萬興科技近日收到公司持股5%以上股東華睿投資、和諧成長、張愚,董監(jiān)高朱偉、孫淳、陳江江,特定股東宗佩民、傅宇權、梁英智分別出具的《股份減持計劃告知函》,計劃在上市流通后且減持計劃公告之日起3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通過大宗交易或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,其中華睿投資擬減持不超6%股份,和諧成長擬減持不超10.56%股份。上述股東擬合計減持不超約22.29%股權。
消息一出引發(fā)了外界的討論,很多人覺得這是原始股東用腳投票的表現(xiàn)。對此萬興科技向媒體方面稱,這是股東個人行為,不影響公司實際控制權與發(fā)展。
值得注意的是,萬興科技的減持計劃為股價,比起其被市場參與者戲稱為“總龍頭”的次新股游資炒作時期,已經(jīng)回檔充分,股價1月14日基本企穩(wěn),但仔細分析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這看似有點嚇人的減持,背后卻有些商榷空間。
減持與利空能劃等號么?
很多投資者喜歡把減持行為解釋稱企業(yè)管理人道德問題。但萬興減持并非是道德問題。因為萬興科技的兩方私募股權基金減持因涉及退出期限與產(chǎn)品到期問題,減持行為是一如預期的,這點投資者有必要清楚。
此次減持來源的絕對多數(shù),來自兩方私募股權基金股東,一個是浙江華睿投資,一個北京和諧成長,前者是浙江本地私募基金,有數(shù)十個項目孵化,后者則由著名科技股PE IDG資本合伙人持股平臺。
PE基金一般都會選擇在上市后的首個解禁期宣布拋售退出,華睿通常跑個5成,因大部分PE產(chǎn)品期限往往要求投資第一個贖回期兌現(xiàn)5成或7成本金,這與投資者與PE產(chǎn)品合同的約束條款有關,是剛性的,也是預期充分的。
此外,減持最大的特定股東宗佩民,實則為華睿投資董事長,其退出邏輯大抵于PE行為相仿。
IDG資本路子“更野”,該機構往往一過解禁期就會宣布清倉。這些都是PE基金的常規(guī)操作,也是股價博弈中早早被專業(yè)人士預期的因素。但是IDG資本清倉更加算是一個中性事件。
具體例子呢?看一下最近的“股王”吉比特,IDG資本(北京和諧成長)于去年10月宣布清倉,可巧10月吉比特創(chuàng)下了一個90元的低位,現(xiàn)在卻漲到150元以上了。
改善生活無可厚非,減持也不等于下跌
在減持公告之后,萬興科技的多名高管朱偉、陳江江、孫淳在內部公開發(fā)言時分別表示對于公司的未來發(fā)展前景抱有堅定的信心。均表示,減持只是個人資金的需求。
減持的董監(jiān)高,從履歷上看,至少都陪伴了公司10年之久。監(jiān)事主席陳江江是萬興科技的3號員工,伴隨公司風雨同行了十六年。
對于這些陪著公司風雨中走來的元老級員工,萬興科技對他們的減持也表示理解。萬興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:“一些元老級員工跟隨著公司創(chuàng)業(yè)至今,一路走來,付出很多,兢兢業(yè)業(yè)。通過減持部分股份來提升個人生活質量,是股東個人行為,經(jīng)內部溝通,公司也會充分尊重其決定,不會影響公司未來發(fā)展。” 此前萬興科技定增計劃面向核心高管及業(yè)務骨干共122人進行了一輪員工持股計劃,也彰顯了高管對公司未來發(fā)展的信心。
事實上,除去持有公司10%股份的張愚、其余董監(jiān)高減持的份額約為幾萬股或幾十萬股,其尚不及游資大佬在萬興科技股票代碼上的一次顧盼。
除去這些因素,股東減持真的“不可饒恕”嗎?
資本市場的減持套現(xiàn)也是企業(yè)上市后可以說必然的一部分。包括阿里巴巴的馬云、騰訊的馬化騰等,這些可以說是企業(yè)的靈魂人物,也進行過減持行為。
2017年年中,阿里巴巴披露了2017財年的年報,在這份年報中,馬云的持股從上一財年的7.8%下降到了7%,減持了0.8%的股權。期間阿里巴巴股價在80-100之間運行,意味馬云至少通過減持套現(xiàn)了約110億元人民幣。
馬化騰也曾多次減持騰訊股份。根據(jù)公開數(shù)據(jù),馬化騰自騰訊公司2004年上市以來已累計減持股票超過1.7億股,套現(xiàn)總金額,已超過200億元。馬化騰的多次減持伴隨著的,是騰訊控股的股價持續(xù)上漲。
而即便是A股中,譬如同為次新股,去年年中發(fā)布減持公告的金陵體育,股東高管因改善生活需要,減持公司股份后,股價不跌反漲,股價從40漲到47元,漲幅一度達到17%,對于相對弱勢的市況,其實屬難得。
對于上述股東減持,市場情緒之所以如此強烈,或許與萬興科技曾經(jīng)被炒高的股價和現(xiàn)在弱市的情況相關。
而與股東減持行為相比,投資者更應該關注的是公司的發(fā)展和質地。